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意见反馈 | 主任信箱
 
首页 中心概况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交流合作 人才培养 研究队伍 人才招聘 政策规章 数学交叉科学传播
科研进展
科研成果
研究专题
获奖
现在位置:首页 > 科研进展 > 科研成果
“全球价值链研究”取得进展
【打印】【关闭】

  2012-11-05 | 编辑:\经济金融研究部 

近日,经济金融研究部杨翠红、陈锡康等承担的商务部重大项目“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利益关系研究”取得进展。该研究基于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2010-2011年的出口增加值进行了测算。课题组的初步测算表明,中国单位出口的增加值含量非常低,2010年中国1000美元出口的增加值为615美元,而美国为862美元;就出口占中国GDP比重看,2010年中国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为17490亿美元,约为中国当年GDP的29.5%;但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仅为10756亿美元,约占当年中国GDP的18.1%。如果以出口增加值来衡量,则出口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以及我国对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顺差均将大幅降低。该报告经商务部上报后,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科院领导多次给予批示。在2012年9月19-20日在北京饭店举办的“全球价值链国际研讨会”上,研究部研究员陈锡康、杨翠红,蒋雪梅博士等应邀参加,杨翠红研究员还应邀做了大会主题发言。她代表“全球价值链”课题组介绍了近期在中国出口增加值研究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报告受到了与会专家与代表的高度关注与认可。本次国际研讨会由中国商务部与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经合组织(OECD)联合举办,是近年来级别很高的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高虎城,WTO总干事帕斯拉米,UNCTAD秘书长巴尼巴,OECD秘书长古里亚,以及来自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地方商务部门、科研院所的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近日,经济金融研究部杨翠红、陈锡康等承担的商务部重大项目“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利益关系研究”取得进展。该研究基于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2010-2011年的出口增加值进行了测算。课题组的初步测算表明,中国单位出口的增加值含量非常低,2010年中国1000美元出口的增加值为615美元,而美国为862美元;就出口占中国GDP比重看,2010年中国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为17490亿美元,约为中国当年GDP的29.5%;但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仅为10756亿美元,约占当年中国GDP的18.1%。如果以出口增加值来衡量,则出口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以及我国对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顺差均将大幅降低。该报告经商务部上报后,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科院领导多次给予批示。在2012年9月19-20日在北京饭店举办的“全球价值链国际研讨会”上,研究部研究员陈锡康、杨翠红,蒋雪梅博士等应邀参加,杨翠红研究员还应邀做了大会主题发言。她代表“全球价值链”课题组介绍了近期在中国出口增加值研究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报告受到了与会专家与代表的高度关注与认可。本次国际研讨会由中国商务部与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经合组织(OECD)联合举办,是近年来级别很高的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高虎城,WTO总干事帕斯拉米,UNCTAD秘书长巴尼巴,OECD秘书长古里亚,以及来自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地方商务部门、科研院所的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如何正确测算贸易中的增加值含量,并进一步追踪全球价值链成为近年来学界和贸易机构讨论的焦点。投入产出模型利用棋盘式平衡表的格局,能够详细反映出各个国家的各个产业间错综复杂的生产消耗关系以及增加值的形成过程,成为追踪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工具。由于加工贸易需要进口大量的中间投入品,在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一部分国内产品消耗的基础上,加工为成品后出口,因此与其他产品的生产具有重大差异。加工出口的增加值率远低于一般出口(非加工出口),根据课题组的测算结果,2002年、2007年加工出口的直接增加值率分别只有16.6%和17.4%。因此,如果笼统地将加工出口、非加工出口和满足国内需求的产品混为一谈,将会严重夸大中国出口对增加值的贡献。基于此,陈锡康研究员与刘遵义教授等合作在2001年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国等加工贸易比重较高地区的新颖的投入产出模型,即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将加工贸易从国内生产中分离出来。2006年又对该模型进行了发展,将加工贸易和非加工贸易进一步细分,将中国国内生产分为三个部分:内资企业满足国内需求的生产、加工出口生产、非加工出口生产及外资企业为满足国内需求的生产。陈锡康等基于该模型,提出了一套系统地测算中国出口增加值的方法论,并对中美、中欧贸易顺差进行了再考察。以中美贸易为例,中国从对美出口中获得的增加值要远低于美国对中国出口中所获得的增加值,如果以出口的增加值来测算贸易顺差,则中美贸易顺差将会大大减少。根据课题组已有的研究结果,如果以出口所带来的增加值来测算中美贸易顺差,则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将比按照出口总额测算的贸易顺差减少60%左右。

由于传统贸易统计无法解决经济全球化的重复统计问题,改革呼声不断,全球价值链问题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特别地,2011年,出于推进贸易自由化的目的,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Pascal Lamy)提出了“世界制造倡议”,呼吁推进全球价值链研究,以贸易增加值统计来弥补传统贸易统计体系的缺陷。目前贸易增加值的研究已成为全球热点问题,我国政府对此高度关注并迅速做出反应,王岐山副总理批示商务部等部门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在商务部2011年10月份启动的有关全球价值链的应急研究项目中,受商务部委托,课题组承担了“全球价值链和国际贸易统计改革文献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进展、方法评估以及研究前景”应急研究项目,对世界范围内有关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方法现状和前景进行调研,就分析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研究方案提出了建议,给全球价值链研究项目的启动做了一部分前期准备工作。

2012年5月份,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启动“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利益关系研究”重大课题的研究,组织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单位的相关成员,对我国出口所带来的增加值的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中心经济金融研究部杨翠红研究员担任课题负责人。该课题将作为一个长期性的项目进行研究,第一阶段的工作主要集中在2010-2011年中国出口增加值的测算,包括:(1)中国总出口、加工出口、非加工出口中含有的国内增加值;(2)中国海关统计的HS 98大类商品的出口增加值;(3)加工出口项下和非加工出口项下海关HS 98大类商品的出口增加值;(4)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即美国、欧盟27国、东盟、日本、韩国、印度等6国/经济体的分贸易方式、分商品的出口增加值。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初步成果:在更新得到2010年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对2010年和2011年中国上述各类出口的增加值进行了初步测算。该课题仍在进行中,第二阶段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的完善以及在出口增加值统计口径下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差额变化方面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使我们正确地认清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准确地计算出我国的贸易增加值,以及准确反映中美、中欧之间贸易顺差。同时也给与中国有类似贸易特点、存在大量加工贸易的国家如墨西哥、巴西、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国以启示,从而可更准确地评估全球价值链中各国的地位。

  

欢迎访问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邮编:100190 电话: 86-10-62613242 Fax: 86-10-62616840 邮箱: ncmis@amss.ac.cn